close

瘦子才知道的的7個祕密

為什麼有人就是吃不胖?瘦子真的天生註定嗎?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也擁有瘦子的體質?以下破解7個瘦子不會說的祕密,讓你也能打造健康均勻的好身材!

祕密1:瘦子不愛吃飯?

事實:吃飯配菜,健康享瘦
許多減肥法訴求不吃飯、不吃澱粉類,

事實上,低醣類、高蛋白雖能快速瘦身,卻是復胖率最高的減肥方式。

有些人不吃飯改吃麵包,麵包看起來雖不油,其實製作過程中已使用油脂、砂糖,

就算是白土司,也有放油脂,熱量也不低。

且麵包鬆鬆軟軟,往往吃很多也不覺得飽,沒多久就肚子餓,食量不減反增。

扎扎實實吃碗飯,維持飽足感,自然不會一直想吃高糖、高油的食物

為了打造不易發胖的體質,最好少將三明治、義大利麵、披薩當主食,

而是恢復吃飯配菜,尤其高纖的糙米飯、五穀飯,熱量低、營養價值高,更是控制體重的好幫手

祕密2:吸菸能瘦身?

事實:拒當菸囪不發福
戒菸後發胖的傳言時有所聞,甚至有人拿來當成不戒菸的擋箭牌。

署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指出,

香菸中的化學成分會影響味蕾,對食物的敏銳度降低,影響食慾,

戒菸之後,味覺改善,食物變好吃,食量跟著增加,的確比較容易變胖,

而且為了戒菸多吃零食、口香糖,熱量增加,也可能造成體重增加。

好消息是戒菸後復胖只是短暫現象,對長期體重影響有限,

吸菸的人發胖速度和不吸菸的人差距不大。

慢慢戒菸的人,復胖幅度不會太明顯,只要注意飲食、多活動即能預防。

而計劃戒菸又擔心體重上升,飲食可做以下調整:
‧多吃全穀類,豐富的維生素B群有助減緩戒斷症候群。
‧多吃蔬菜水果,減輕菸癮發作的症狀。

    特別是紅蘿蔔、番石榴、小黃瓜等,能替代吸菸時口腔的滿足感。

     避免油炸、油膩的食物,停止咖啡因類及酒精類飲料。

‧多喝水。兩餐間應喝6~8杯水,有助排除體內尼古丁。

祕密3:瘦子胃口都很小?

事實:該吃就吃,食量不爆發
食欲是人的生存本能,人體內有一套精密系統負責調節食欲:大腦下視丘負責整合、判讀身體各部位傳來的飽食信號及飢餓信號,當飢餓信號強過飽食信號,下視丘便刺激飢餓中樞提高食量;熱量攝取過多時,則刺激飽食中樞減少食量,以維持平衡。

當攝食調控機轉失靈,就會出現熱量明明足夠,還是停不了口而造成肥胖。研究統計,一般健康、體位正常的人,在25~55歲間,只要每天額外攝取3%的熱量,體重就能在30年內增加9.1公斤。

攝食調控系統環環相扣,忍飢挨餓不但沒用,還可能過度刺激飢餓信號,吃得更多。為了避免吃太撐或餓過頭,資深營養師趙思姿建議如下:

‧減緩進食速度以增加飽脹感,延長食物排空時間。
‧血糖平穩有助控制食欲,應少吃精緻的單醣食物,增加飲食纖維量。
‧酒精性飲料會刺激食欲,搭配高油脂食物更易引起暴食,不宜過量。

祕密4:瘦子很少喝水?

事實:多喝水,健健美
不少人常抱怨自己「喝水也會胖」,或擔心水腫而不敢多喝水。

事實上,水不但零熱量,身體代謝水出去還須消耗熱量,並有助排除減重時產生的老廢物質,

想減重更要多喝水

他觀察,自認喝水也會胖的人,大部份是40歲以上,基礎代謝率降低,即使吃得少但消耗的熱量更少,「所以會繼續胖下去,造成惡性循環」。這時反而要多吃一點,增加代謝率並運動,才能瘦下來。

而不少看過中醫的人說自己是「水腫型肥胖」,循環不好、擔心浮腫不敢多喝水,

但用儀器測量體內卻水分不足。

其實水腫不是胖,因為水腫而增加的體重不到0.5公斤。

多喝水有助血液流動,循環順暢,減少血管堵塞產生的血壓、膽固醇上升等問題

「多喝水會更瘦、更健康」。

醫生提醒您,一天最好能喝到2公升的水(腎功能不佳者除外)。

資深營養師建議,不要用飲料、湯取代水

早上起床時兩餐中的間隔下午3~5點(氣血運行到膀胱經)都是喝水的好時機;

運動前先喝水可加強流汗,達到代謝、排毒的功效,有利體重控制。

但注意口味應調整清淡,當鹽分(鈉)攝取過多時,再喝水就容易產生水腫。

祕密5:瘦子都是天生的?

事實:胖瘦七分靠自己,三分天註定
許多屢戰屢敗、老是減重不成功的人,難免怨嘆「吸空氣也會胖」,認為肥胖是遺傳,無法克服。

但基因真是肥胖的罪魁禍首嗎?

「肥胖是多重因素造成,不只是體質,生活方式、藥物、疾病都有影響,」

台大醫院內科部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楊偉勛醫師指出,和肥胖有關的基因高達兩百多個,

協同作用的機制非常複雜,「還不可能針對特定肥胖基因設計出解決方法。」

但某些早發或病態肥胖症,的確和單一基因缺陷有關,這種基因有六、七個,

只要遺傳到一定會胖,通常出生幾個月或幼年期便發作,不過「全世界沒幾個例子,」楊偉勛說。

由於基因會影響基礎代謝率、食物攝取量和活動量,因此瘦的人不見得食量小,

但可能天生吃得慢、容易飽足,個性也較好動、精神好,「就算硬是吃很多,也胖得比別人慢,」。

即使如此,「(控制)環境很重要,會胖的人一半要怪自己,」

如果有家人肥胖,或自己曾經胖過,更應隨時警覺常常活動,少吃高熱量食物,遠離發胖的危險因子。

祕密6:瘦子都是運動健將?

事實:隨時隨地趴趴走,肥肉不上身
運動是提升基礎代謝率及熱量消耗的最佳方式

跑步30分鐘便能增加消耗約200~300卡,運動也能減少復胖機率,維持減重成果。

但對習慣當沙發馬鈴薯的現代人,

一提到運動就認為必須在健身房裡滿身大汗、氣喘吁吁,因而裹足不前。


幸好愈來愈多研究指出,即使是輕度運動,也有助體重控制及改善肥胖造成的慢性病:一週從事園藝1小時可減輕心臟停止機率66%;體重過重的人每天帶狗散步,一年平均可減輕6.3公斤

以治療、預防肥胖為目的的運動處方是1週至少5天,每天累積60分鐘的活動量,「任何身體活動都算,例如走路搭車、爬樓梯等,」比起跑步、打球等固定運動難度低,又容易在生活中達成。

他也提醒,游泳、瑜伽、太極拳雖是好運動,減重效果不明顯;健走、騎腳踏車有氧舞蹈等更適合減重。至於騎馬機,能訓練局部肌肉穩定,減少痠痛,對減少脂肪效果有限,「主動性的運動才有效,藉助機器、人把肥肉推來推去,脂肪也不會消失。
    強生CHANSON旗鑑型快速運動機CS-300  強生CHANSON旗鑑型快速運動機CS-300

祕密7:瘦的人都沒有壓力?

事實:鍛鍊抗壓性,有助不發胖
傷心、不愉快、情緒低落時,許多人會不由自主吃甜點、零食或油膩的食物發洩。

大吃大喝時,大腦會分泌血清素,令人一時心情好轉,

是最簡單的紓壓管道,卻也加速囤積熱量,落入肥胖的陷阱。

「約有七成的人壓力大時會發胖,」,壓力大除了造成飲食過量,

還會讓人不想動、肌肉痠痛、睡不好而易發胖。

鍛鍊抗壓性,讓自己保持好心情,有助於體重控制,尤其是全神貫注自己熱愛的人事物。興奮時大腦會分泌腎上腺素,刺激交感神經,增加活動量,促進脂肪代謝,因此應多發掘熱中的嗜好,「歌唱、跳舞都可以,找出除了吃以外,能讓自己感覺幸福的方式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p989su 的頭像
    qp989su

    小忻健康基地

    qp989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